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壮族舞蹈有多绝?跟着舞蹈学校老师了解一下吧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1-11-07 | 1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做文化输出。小编局的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可以算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壮族民间舞宁静、欢快,模拟再现壮族民间生活以及图腾崇拜,无不反映出壮族人的传统审美习惯。 下面跟着舞蹈学校老师一起了解一下壮族舞蹈吧。


舞蹈学校

  

  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以壮族为主,以少数民族为主。历史上,壮族有很长的历史,史称乌浒、俚僚,1965年后改为壮族。此外,壮族也有很好的文化传统,例如2000年前左江崖壁画、汉代铜鼓、宋代的壮锦等。苗族人民喜歌善舞,其内容包括祭祖舞蹈、丧葬舞蹈、宗教祭祀舞蹈、民间自娱舞蹈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先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由于相信舞蹈可以超越现实,交流神灵,所以各个部落产生了一种代表各民族的代表舞蹈,而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则多用于祭祀。与此同时,壮族宗教祭祀舞蹈也吸取了壮族人民千百年的劳动生产、生活习俗,体现出壮族人民与自然抗争的精神风貌。

  

  舞蹈学校老师认为舞蹈也是壮族人民长期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功利驱动下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总而言之,就像其它古老的艺术一样,壮族的民族舞蹈源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活动,是特定社会存在状态下的真正艺术体现。苗族的民族民舞宁静、欢快,主要表现为劳动生活环境和传统审美趣味。

  

  其舞姿特征为:双腿屈膝深蹲,姿态稳重。这种舞姿简洁而粗俗。"“教师舞”是指宗教舞蹈,起源于教师。教师是民间的原始宗教,也叫三元教,即梅山教、武教、巫教。师公祭时,还戴着鬼神面具进行歌舞表演,以歌舞曲、打击乐作为舞蹈伴奏。教师舞的内容很多,各地都有师公舞形式,总括了差不多一百多支,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演模式,使其呈现出原始、古朴的风格。舞步规律性特点是:讲究双腿屈膝上下颤动,上身摇晃,扭胯下摆,悠吸点弹,手足一顺边等。

  

  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了动态特征,即姿态的运动过程,分为运动部分和运动方式。“两跳一停、五步”的主要运动规律,即膝脚处、上半身和姿态变化不多,常用一手叉腰、一手屈肘,另一手伸肘,身体前倾,配合下身动作,平衡及稳定。并且双腿在腰部发力并带动下,向前(或其它方向)做出有弹力的力量,带后打腿的两步跳。脚掌停在八字步上,同时,身体的“板腰后仰”配合二拍完成。至第三、四拍,被膝部有力的“抖弹”驱使,在一拍内连续不断地四下,第四拍结束,有一脚踢到外底或内底。整体动作简练明快,个性独特,特点鲜明。

  

  以上是舞蹈学校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干货分享,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关注小编,下期内容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