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艺术学校老师分享对艺术的看法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1-12-17 | 122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现实中的人,从漫无章法到条理明晰,都要走很长的路,看得清和不清都是状态,有时快,有时慢。对于艺术的感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下面就让艺术学校老师分享一下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艺术学校

  

  艺术学校老师认为艺术的生命,并不只是高于现实的人生思考,更多时候是具体生活的价码。尽管理论家总是用批判的思维来批评或指责世俗艺术,但这并不妨碍世俗的喧嚣,文化与艺术总是像空气一样,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完美无缺的表现形式体现文化艺术的最高形态,或达到阶段性高峰,存在于市井的粗俗模仿也值得关注,或许更能代表普罗大众对生活的美化与向往。现在流行的短片也许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这里的理解。

  

  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收藏品喜欢以各种原创标出高价,一张纸一瓶高得不可思议,艺术已进入了世俗的交易,这是一种与普罗大众相分离的过程,也是使其自身深入大众的一种方式,这种近乎神奇的体验只有文化与艺术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只要人们需要,文化艺术总是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栖身之地,外表光彩夺目,其实已俗得不可及,把自己推得那么高,只有文化艺术才能拥有这种能力。

  

  细细品味几件仿造高科技的字画,非常漂亮,漂亮极了。技术普及时代,如果我们对原创没有太多的想法,同时又有对文化艺术的崇敬,模仿和模仿各种仿制品,不仅美化了普通人的生活,而且也成就了普通人对美好事物的倾心。艺术不只是权势、财富,更是普罗大众。即使是在乡下,我们也会看到骏马图和各式各样有价的瓶、盘等。

  

  艺术大致分为艺术理论、艺术实践、艺术传播和消费三个方面。作为现象,艺术实践比艺术理论复杂,艺术传播和消费比艺术实践复杂。越往后走,场域和视界越来越大,要素和变量越来越多。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如果艺术理论仅限于美学和美的要素,是空洞的;艺术实践如果拘泥于艺术理论,是僵化的;艺术的传播和消费如果仅仅是“六经注我”,是没有生命延续力的。在出版理论、出版实践、出版物传播和消费上也是如此。在一种成熟文化中,这种递进现象十分普遍。

  

  以上是艺术学校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干货分享,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关注小编,下期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