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车上表演的杂技都卢寻橦节目,被称为“戏车高橦”。其中的“戏车”,即一般所说的马车,因其上面设置了用来表演百戏的道具和相关的附属设施,故而被称为戏车。戏车上面有固定的长橦供演员攀缘、表演。由于表演是在奔驰的戏车上,所以就整体而论,这类戏车高橦形式又是移动式的。
在戏车上表演的
杂技都卢寻橦节目,被称为“戏车高橦”。其中的“戏车”,即一般所说的马车,因其上面设置了用来表演百戏的道具和相关的附属设施,故而被称为戏车。戏车上面有固定的长橦供演员攀缘、表演。由于表演是在奔驰的戏车上,所以就整体而论,这类戏车高橦形式又是移动式的。
山东沂南、河南新野等地均出土了汉代戏车高橦技艺的画像石、画像砖,而且所反映的表演技艺相当高超惊险。李尤的《平乐观赋》在描述这类表演时说“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
在戏车高橦表演时,演员将要经受戏车奔驰时的颠簸,同时还要在高橦上做各种花样的动作。这样一来,表演者必须与戏车前进的速度保持和谐一致,动作连贯衔接。这种表演,与固定式和移动式寻橦技艺相比难度更大,因而其表演者的技巧也更为娴熟。
都卢寻橦节目由于控制橦的形式不同,因而演员表演的方式亦有所不同。但当时的寻橦表演多用长竿,这就决定了演员在上竿、竿上表演、下竿等各个环节中表演着不同特色的技巧动作。
寻橦表演中的上竿动作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从固定式橦的斜索上攀缘上竿;一种是双手攀竿、双腿夹竿攀缘上竿;再有一种就是双手攀竿,两足蹬竿而上,犹如猫攀树。显然这时的上竿动作还比较简单,以后又发展出了“倒身弹”、“顺风旗”等花样的爬竿动作。
寻橦表演中最精彩的还是竿上表演的技巧动作。当时,这类动作有倒、挂、腾、旋、舞、坐等,内容比较丰富。其中的“倒”,是表演者在橦端或附有“十”字横竿的上面做诸种倒立的动作。“挂”则是让身体倒挂在竿上,如跟挂、腿挂及用手攀挂等。
张衡的《西京赋》对汉代盛行的“跟挂”技艺作了形象的描绘:“倀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 ,譬陨绝而复联。”薛综对此注解:“倀之言善,善僮,幼子也。程犹见也,材伎能也。翩翻戏橦形也。突然倒投,身如将坠,足跟反挂橦上,若已绝而复连也。”演技者在竿上突然倒投,好像从高橦坠落,但却巧妙地用足倒挂在竿上,其动作惊险而又引人入胜。
上面小编所讲的东西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想要了解更多的杂技内容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