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杂技的小技巧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1-01-22 | 1747 次浏览 | 分享到:
  汉魏六朝时期所流行的力技、腰腿、高空及形体节目,基本上是由本身的力量、柔软和敏捷构成的。与此同时,在杂技艺术园地中还盛行着一类以掌握物体时空运动规律而进行表演的技巧——手技耍弄。接下来,小编将重点讲述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资讯,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站。
  杂技
  它是一种用手熟练而巧妙地耍弄、抛接各种物体的技艺表演,包括跳丸、跳剑及跳丸剑等形式。手技耍弄技艺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流行了。汉魏六朝时所盛行的这类项目,当是由先秦时期同类项目发展、演化而来的。
  
  “跳丸”也称为“弄丸”,主要是将两个以上圆球用手抛接耍弄,可分为单手和双手抛接。汉代,这项技艺已很普及,以抛接圆球的数量之多、花色变换之巧妙,以及抛接圆球的高度与准确性为特点。这时,抛接的数量一般为3~9丸,抛掷的方式分横抛、直抛两种。抛接的飞丸已经有大小轻重的不同,对这类飞丸的抛接比耍弄大小轻重相同的飞丸难度要大得多。
  
  在跳丸表演时,抛接的圆丸数量越多,难度就越大。据说抛到5丸时,要想再增加1丸,非有2~3年工夫不可。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表现耍弄5丸以上的资料相当多,如河南南阳王寨出土的画像石,一艺人正单手抛接6丸,而右手还要兼顾振鼗(一种可以摇动的拨浪鼓)。6丸在手上方飞腾,手下方还有6丸,这反映出汉代的跳丸技艺已相当高超了。
  
  汉代的跳丸之技,还出现了兼用臂、肩、臀、足背、足跟及膝抛接的方法,其花样的变换也增多了。有的表演者还将跳丸与其他节目结合起来,如索上跳丸、屈身跳丸等,其技艺的表演扣人心弦,气氛热烈。尤其是飞丸数量多的跳丸耍弄,当飞丸从手中有规律地连续抛接时,状如喷泉,恍若流星行空,满台飞舞,令人目不暇接。
  
  当代,跳丸之技已发展到集体表演的相互抛接,并已从单纯的飞丸发展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棒、瓶、碗、盘、勺、刀、帽等。花样有“四角对扔”、“扫棒”、“双站肩”及“头顶倒立抛接”等,五光十色,上下纵横,显得分外热闹。
  
  上面所讲述的东西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想要了解更多的杂技相关资讯吗?继续关注本网站哇。